我们都有病,但我骄傲:从不被理解到自信发声,3 位年轻癌友欲改变社会不平等的对待

2019-08-02

我们都有病,但我骄傲:从不被理解到自信发声,3 位年轻癌友欲改变社会不平等的对待

在你人生刚起步的时候,被诊断出罹患癌症,当下会有什么感受?米娜(潘怡伶)、谢采倪、蔡孟儒 3 位年轻癌症病友,针对年轻病友创办了“我们都有病”社群媒体, 举办讲座、制作懒人包、人物专访,希望打造一个对年轻病友友善的环境。

生命力新闻/林品辰、王翔弘

(“我有病,我骄傲!”年轻癌友发声。来源:生命力新闻

提供正确癌症资讯,分享病友经历

“我们都有病”是由 3 位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的年轻癌症病友所创办的社群媒体,创办人米娜(潘怡伶)是一位乳癌病友,因为与淋巴癌的谢采倪、骨肉癌的蔡孟儒相遇,发现他们有共同的信念,都想要改变社会上对年轻的癌症病患的不理解,并提供无负担的医病资讯整合平台。


(米娜(右)讲述创立病友社群的过程。摄影:王翔弘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社会不平等对待

在创立“我们都有病”之前,米娜已经成立了年轻乳癌病友的社团“花漾女孩 GO GO GO”,在上面分享专门给予乳癌病友的资讯;谢采倪是位饶舌创作歌手,用饶舌把社会上对癌友的不平等对待诉说出来;蔡孟儒是一位大学生,手绘出可爱的插图让令人害怕的癌症资讯,用幽默、有趣的方式,温柔且正确传达给病友们。他们都是用自己力量让社会更认识年轻病友,也用自己的方式去陪伴那些年轻病友,让病友知道自己不是孤独的。

米娜与蔡孟儒、谢采倪早已知道彼此在做的事情,但都不熟识,只是因为在某一天,谢采倪在社群媒体上询问有没有人有麦克风,因而让他们认识彼此, 发现了他们之间共同的信念,想要为了同为病友的人做一点什么,决定一起携手改变社会,因此创立了“我们都有病”。

同为年轻病友,更能感同身受

米娜在大学毕业后,原本只希望找到一家福利不差的公司工作,工作稳定后也打算拚事业,为了以后可以买房子、生小孩而努力赚钱,但这些计划却被突如其来的罹癌讯息通通打乱。“当下一开始就是天崩地裂。”米娜说因为自己还很年轻,有很多目标、计划还没有达到,甚至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被迫中止。

刚得知罹癌的期间,其实米娜没有消沉太久,她笑着说因为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个很负面的人,加上有家人的支持,还有行事历上密密麻麻的治疗时间,让她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也逼着她赶快踏上原本的轨道。

但是不是所有病友都是如此,有人会因为不了解癌症,和癌症议题被媒体过度渲染,让病友对癌症产生恐慌;还有病友本身是家庭的经济支柱,罹癌后被迫辞掉工作,只能定期去医院治疗或在家养病,会导致病友心里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又或者是家人会一直强迫病友去特定的医生看诊,造成病友的负担。

社会对病友的不了解,造成身心上的伤害

社会上其实存在许多对年轻癌友的不谅解,共同创办人谢采倪曾经在化疗后,顶着光头戴着帽子画着全妆走在路上,在她过马路的时候,路边的卡车司机摇下车窗,对着她骂死人妖;也有病友曾遇过,自己坐在博爱座上却被所谓的正义魔人所驱赶。

“我们都有病”的癌友钢铁晴(化名)也透露,当初家人知道她确诊乳癌时,就希望她可以永远待在家,不要出去抛头露面,也反对她把自己的抗癌历程分享给其他人,让她觉得好像让别人知道她生病,是一件丢脸的事情,造成心理上的负担。

“假如今天有一位年长癌友做化疗后光头出现在路上,社会大众会因为他是年长者,所以能够同理他,”米娜说“但假若今天是一位年轻癌友,大家不会认为他是生病,因为在社会的定义中,年轻人就应该是健康的。”在大众的眼里,这位年轻人不会是生病的人,而是认为一个怪人或叛逆等负面印象。

即使是癌友间,不同年龄层也会有误解

过去,其实已经存在许多癌症社群,但因为癌症社群里的年龄层较年长,当有些年轻癌友问说“我要不要做乳房重建?”马上会有年长的癌友跳出来责骂说“你要命还是要奶?”、“你的先生要是爱你,就不会爱你的身体。”这些年长者可能已经儿孙满堂了, 但对于年轻的癌友来说,他们还有工作、社交、对未来的想像等,所以年长者跟年轻人会面临的选择是不一样的。

就如同本文中提到,大众将年轻人视为健康的人,所以一个全妆却光头的人走在路上会遭受侧目,甚至是言语攻击;在社交方面,假如年轻病友对自己的外貌不认同、失去自信心,导致他不想接触外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封闭;在工作方面,面对一位资历深的社会人士,大众所注重的是他的工作资历、处事能力、经验等等,而刚步入社会的年轻族群除了学经历外,也看重容貌、体态,所以对年轻族群来说,外貌也是影响工作的因素之一。

举办病友演讲 改善社会观念、改变病友心态

“我们都有病”会透过举办病友聚会、知识型演讲、娱乐型音乐会等活动,让有病、没病的人都可以参与,藉此改变社会对病友的不理解。 例如:2018 年举办的病力时代,演讲内容不只是单纯谈论病友经验,还包括探讨心理学、设计如何在癌症医院发挥功用、AI 科技如何改善医疗照护等等,开放让设计师、研究员或医病领域的创业者、工作人员参与,使其他领域的人才交流。

不同的价值观与不理解癌症的人,都使年轻病友在对抗癌症的路上更加艰辛,所以米娜与蔡孟儒、谢采倪决定站出来帮助这些病友。


(“我们都有病”社群举办“死里重生音乐会”。 来源:米娜


“我们都有病”会举办病友聚会与知识型演讲,例如:靠北有病聚会、乳癌母亲骄傲分享会、当心理学家遇上心理生病时、毛很多医病观察日记,其中有些演讲是邀请年轻病友担任讲师,结合自己的专业来分享她看见的事情与心路历程,“我们都有病”会将其他演讲的费用变成讲师费,这个举动不只是让讲师有同等的回报,也是为了让病友肯定自己,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生存。

“我们都有病”也确实改变了病友的生活,病友钢铁晴骄傲的拿出自己的新书,侃侃而谈着她面临脑癌及乳癌的经历,很难想像其实她之前是一个没自信、上台讲话会结巴的人。“我很感谢这个友善也有病的社团。”她说当初是米娜让她认识这个社群,也因为社群举办的演讲让她跨出人生第一步,造就现在这个开朗、敢表达的一位作家。

除了举办讲座以外,“我们都有病”未来会更着重在病友深度专访文或是医病卫教资讯懒人包,透过病友真实且温暖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病友的想法、经历,还有会把医师确认过的医疗观念,做成懒人包,利用可爱的图说,让病友能用比较正向的心情瞭解癌症,也能让没病的人更加了解病友的内心想法,藉由“我们都有病”让社会大众更了解年轻癌友、更能同理他们,创造出他们希望的“我有病,我骄傲”、“我没病,挺有病”的双赢社会。

全文转载自生命力新闻,原文标题:“我有病,我骄傲!”年轻癌友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