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乏味的传统演习!她在日本 311 震后创“防灾女孩”,把避难知识变得时尚又亲民

2019-08-02

翻转乏味的传统演习!她在日本 311 震后创“防灾女孩”,把避难知识变得时尚又亲民

文:仁人学社(黄佩瑜)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东北部发生 9 级大地震,触发海啸吞噬了近两万条性命,逾 2500 人至今仍未寻回。这场天灾使日本本州向东移了 2.4 米,同时彻底撼动田中美咲(Misaki Tanaka)对灾难和生命的看法,她遂成立了团体“防灾女孩(Bosai Girls)”,冀重新包装传统的“防灾”论述,致力提升日本年轻人的避难意识。

311 地震那一年,田中美咲加入了东京一家大型资讯科技公司,负责开发电子游戏。公余时她会到受灾地区当义工,深切感受到灾民的无助,并开始反思如何活得更有意义。

最终,她离开了自己喜爱的工作岗位,全职加入了一个支援地震灾民的非营利组织,并搬到状况最严峻、爆发核泄漏事件的福岛县。她的新工作是要成立资讯小队,将最新且真确无误的灾情发布上网,让外界得知福岛正在发生什么事及如何调拨资源帮助当地人。


(田中美咲(中)参与非营利组织支援地震灾民,发现了防灾知识中的痛点。来源:一般社団法人防灾ガール粉丝团


年轻女性乏危机意识

田中美咲坦言,要不是积极参与救灾工作,也不会发现自己缺乏危机意识及求生技能。虽然不少人说,居于日本就必须学会与天灾共存,但早前当地一项调查显示,认同防范自然灾害重要的人口比例随年龄层下降,30 岁以下的受访者中,只有 3 成人表示同意,当中又以女性的防灾和求生常识最贫乏。

2013 年,田中美咲以非营利团体的名义成立“防灾女孩”,目的是提升年轻人的防灾意识。别误会该组织的服务对象只限于女性,其实加入“女孩”一词只是说明女性较缺乏相关知识,因此在灾害面前特别脆弱。

田中美咲发现,要提升女性的防灾意识,不能单靠“填鸭式”灌输,更有效的方法是引起她们的兴趣。她进一步反思传统防灾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得出的结论是:所有关于防灾的论述都予人刚强的感觉,难怪很多女性都没有兴趣,“例如防灾用品,唯一的要求就是实用性;又例如防灾建议及方案,很多都采用男性化的术语,而非显浅易明的字词,这都令女性却步。”


(“防灾女孩”的对象不限性别,目的是提升年轻人的防灾意识。来源:一般社団法人防灾ガール粉丝团


求生用品美观兼实用

要对症下药,田中美咲的第一步是重新包装“防灾”,抹去刚强味,加入女性视角,其中一个例子是推出为女性而设的水靴。有别于笨重的传统款式,“防灾女孩”推出的女性靴虽然同样防水、防硬物穿刺,但采用了较轻身的物料,方便携带,而且有拉链和绑带,美观又易穿。

“防灾女孩”还设计了一系列遇难用具,包括可折叠的粉红色平底鞋,绘有止血方法和灭火筒使用方法的毛巾,内有手电筒、哨子、发夹和橡筋的应急包。别小看发夹和橡筋,女士避难时如能束起头发,会比披头散发方便和安全得多。

此外,又特别推出针对年轻族群的求生用品,例如用色彩缤纷的伞绳编织而成的手环,当中加入了时尚元素。伞绳是尼龙绳,二战时期,美军用以作为降落伞的操纵线。后来士兵发现伞绳还有许多实际用途,包括充当鞋带、登山绳、以之固定帐篷、晾晒衣物、设置陷阱和渔网等。而“防灾女孩”的伞绳手环可当作首饰佩戴或挂在手袋上,万一遇上危难,解开手环便可拉出长达 3.5 米的坚韧伞绳。

然而,单有抗灾用品还未足够,如何避难也是重点,故田中美咲的下一步是举办“次世代避难演习”。她认为传统演习有两大问题:首先是乏味,其次是脱离现实。“每一场演习都是‘照办煮碗’(照本宣科),但在真实世界中,天灾不一定发生在学校和公司,也没有工作人员在场给予指示,届时人们便不懂得如何应对了。”


(“防灾女孩”重新包装“防灾”的概念,抹去刚强味,加入女性视角的亲民设计。来源:一般社団法人防灾ガール粉丝团


潮人演习添打机元素

所谓“次世代避难演习”是将场地由学校和公司,移师至涩谷等“潮人集中地”,务求让更多年轻人参与。更有趣的是,次世代演习不会有工作人员在街上发号施令,也没有指定路线图,要参加者自己动动脑筋,透过指定手机程式得悉“灾难”发生地点和集合点,再于指定时间内逃到安全地点,最后“防灾女孩”会跟参加者一起检讨该次演习。

田中美咲更将自己过往开发电子游戏的经验应用到演习上,“我们将参加者分成两批,谁能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将获得积分,最高分的那组胜出。只有用玩游戏的心态去参与演习,才会有趣味。”

“防灾女孩”的野心不只于此,他们跟另一非营利团体The Nippon Foundation合作,在日本全国推行 #beOrange 计划,目的是令人将橙色联系到海啸。即使不懂日文的外国人,只要一看到橙色旗帜就知道是海啸警报,马上远离海边,逃到高处躲避。

现时,“防灾女孩”已向最少 70 个城市派发 400 多面橙色旗帜。另外有逾 16 万人主动接触该组织,查询有关防灾备灾的事宜。至于“防灾女孩”的成员,已由原本寥寥可数增至 130 多人,当中大部分是 20 多岁的女性,相信随着组织的知名度愈来愈高,民间的防灾力量将不断伸延开去。

全文转载至仁人学社,原文标题:日“防灾女孩” 避难教育变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