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轻人也爱上布袋戏!“北少流映画”用创新方式延续台湾文化的珍贵价值
生命力新闻/王翔弘、林品辰
“我们的布袋戏作品特别点在于单元剧模式,加上国语配音及乡民梗。”北少流映画公司创办人林子扬面对变化快速的观众喜好,坚持以动漫形式加上国语配音制作布袋戏,抓住年轻世代的口味,也让观众能无压力地收看布袋戏作品。
对布袋戏的兴趣,源自于小时学习台语
“当初会接触布袋戏的原因很单纯,父亲认为在台北长大的孩子不会讲台语真可怜!”林子扬笑着说,从小在台北长大,大概幼稚园时,父亲希望他能多少学点台语,于是打开电视机,而电视上刚好在播放布袋戏,于是就很单纯地跟着看起来。林子扬提到,当时对布袋戏剧情其实不太理解,只记得某些人物相当帅气、特效多,就是从那时开始接触布袋戏,开启了日后对布袋戏产业的影像拍摄工作。
因为从小培养的兴趣,林子扬高中时成立了布袋戏社团,同样对影像工作富有兴趣的好友林佳昌也是社团成员之一,两人对布袋戏及影像产业的热情也造就了长久的友情,在大学毕业一段时间后决定共同创业。林子扬提到与林佳昌合作的原因,是因为长年的交情,以及当时林佳昌已在影视业界打滚一段时间,参与国产电影的拍摄工作,可以补足林子扬在业界上的经验不足。
与传统布袋戏不同的创新手法,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我们会融入一些真人趣事的元素在里面,因为那是我们制作的习惯。”林子扬说,传统布袋戏通常以带状 DVD 方式来呈现作品,因为要固定时间发内容,加上长篇的影剧集数,不容易让从中切入的观众了解剧情。北少流映画选择以“单元剧”手法在 Youtube 、Bilibili 等网路平台播出,搭配网路的真人实事梗、乡民梗,比如作品角色“修鞋克曼”(影星休杰克曼谐音),以每集 25 分钟左右的长度,降低收视门槛,一集一个单元、事件,用比较偏向动漫的方式,将完整人物关系建立好之后,夥伴一起遇到不同小事件,拼凑在一起最后组成每季故事的主线,以此种方式接近年轻族群。
(布袋戏《江湖救援团》角色夏彩,由配音员连思宇日语配音。来源:北少流映画)
“其实我们想要证明的是 ,布袋戏本身是个载具,这个载具要配合它的戏剧类型才可以做 ,为了要搭配不同类型 ,必须要在语言上做调整。”林子扬提到另外在配音方面,也以创新的“国语配音”,突破传统布袋戏台语配音的主流模式。他认为现今网路用语多为国语,同为七、八年级生,国语最能抓住年轻族群的心,而且有些名词是不能用台语来表达的,比如“珍珠奶茶”,在台语中并没有这个词,若为了配合台语配音而转换观众本来就知道的原意,反而是本末倒置。
“台湾配音员很少有机会配原创作品,终于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是很令人开心的事。”台湾配音员连思宇说,当初很高兴能接到北少流映画的配音工作邀约。曾经为多部日本动漫做配音,如〈哆啦A梦〉、〈我的英雄学院〉、〈 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等日本知名动画作品,在北少流映画 2017 年布袋戏作品《江湖救援团》中配音角色是“夏彩”,角色设定上是日本人,所以基本上她跟夥伴们在沟通上是用日语。林子扬说因为《江湖救援团》呈现方式偏向日本动漫,所以让唯一的女性角色以日语配音,创新手法希望能让观众耳目一新。
北少流映画 2017 年推出原创网路单元剧作品《江湖救援团》,故事以江湖上一小庙“安哥寺”为开端,只要向寺中大圣像祈愿便会有义士相助。安哥寺中有三名义士慕容捷、夏彩、洺泣,剧中角色夏彩由于“翻译蒟蒻”的原因,所以讲日语也与夥伴无沟通困难。因为鞋匠方锦山祈求取回祖传宝物“嘉九木棒”而加入义士行列,一路上四人卷入许多事件,并努力一一克服,剧情紧凑但事件脉络简单明瞭又不失精彩。
《江湖救援团》共分为 4 集,4 名主要角色每集遇到不同挑战以及新角色的出现。担任编剧导演的林子扬在剧中以“一人一配音”方式为每位角色增添色彩,以观众在其他动画作品中熟悉的声音来吸引年轻族群。剧中不断加入网路谐音梗,如“大邪僧了没”、“帮保寺”、“山下制酒”,或是剧中台词如“捷哥不要”等经典网路名句,甚至邀请知名 Youtuber “How How”担任客串角色昊哥的配音,吸引并增加观众的好奇心。
(配音员连思宇讲解《江湖救援团》角色夏彩配音过程。来源: 林品辰)
自己的人生路自己走,坚持产业定位
“反正路就自己走,人生就一次。”林子扬的父亲得知儿子决定创业后并没有任何同意与反对,选择默默地看着儿子自己闯。林子扬笑说创业路很艰辛,每月都有很大一笔隐性开销在,但要维持公司生路就必须自己努力去找,多接案子拍摄、提高知名度曝光率,才有多的资金能筹备更多原创的布袋戏作品。
“锁定一个市场后,不应该随便地因为某些声音而做变更。”林子扬坚持初衷的国语配音,有些人认为布袋戏做台语才是最正规的方式,但林子扬不认为必须迎合老一辈人的口味,毕竟作品是自己的创作,应该要有所坚持。况且观众群喜欢的事物可能会随时代快速改变,永远不会知道主流胃口是什么,与其迎合,不如坚持。同时林子扬也提到,自己同为七、八年级生,也是他比较熟悉的生长环境、世代,也比较能好好做自己的作品,抓住他们的口味。
(《江湖救援团》拍摄现场画面。来源:林子扬)
布袋戏的珍贵价值,一般影视所无法达成
“台语布袋戏是台湾的重要特色之一,相对来说它是珍贵的。”林子扬提到,布袋戏产业不像一般影视做法,它是自成一脉的影视制作模式,在正规影视制作流程中的一件工作,在布袋戏拍摄中的运作模式却不同。比如林子扬提到有位同事之前在电影片场中担任打灯工作,但是在布袋戏拍摄中却不习惯它的打灯方式以及位置。林子扬笑称从前在大学及影视公司学到的技术与布袋戏截然不同,对他来说是一项大冲击。
布袋戏在台湾影视圈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系统,林子扬认为这项产业相当伟大,从前期企划到后期配音、从制作到行销都是一条龙包办,也是因为布袋戏如此特别才让他有许多创新手法,希望能让年轻族群对布袋戏产生兴趣,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延续台湾布袋戏的命脉。
采访侧记
从来没有认真地看过任何一部布袋戏,采访完林子扬先生后,深刻了解他创新的手法以及对影视产业的坚持,自己也去看了他的作品《江湖救援团》,短篇单元剧搭配令人惊喜的乡民梗,新奇的国语配音加上对不同配音的期待让我一集接一集,而实际听到专业配音员的现场配音示范也让人惊喜不已,很特别的采访经验。
全文转载自生命力新闻,原文标题:抓住年轻族群 北少流映画创新布袋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