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基金会的影响力投资之路

2019-08-08

投资管理道阻且长,基金会该如何寻找策略?

作者:GSFN秘书处


7月18日下午,在主题为有效的资金管理,让慈善组织的公益行动更可持续的沙龙现场,张帆先生作为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创始人兼理事长、源慧资本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从慈善组织管理者及投资人双重视角出发,以弘慧基金会为例,与大家分享了十多年来的慈善资产管理探索之路。弘慧基金会净资产规模(截至2018年末约5500万元)在国内仅处于中上游水平,因此其投资管理的实践经验,对相当一部分基金会都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以下内容是对张帆先生现场分享的节选与整理,有部分调整。



持续的变革实践与发展


1

弘慧基金会简介

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是一家扎根湖南偏远贫困地区的教育类非公募基金会,2008年由张帆先生、黄飞燕女士及李少波先生共同发起设立。


弘慧以山区县域为基本单位,以满足乡村孩子的长期成长所需为导向,为乡村教育赋能,通过公益对象的循环反哺,打造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乡村教育公益组织。弘慧是从零开始,从底层成长起来的,其资产管理也是从最细微之处做起,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2

发展阶段

从 2001 年播种,到 2008 年正式成立,再到 2018 年开启新十年,弘慧不经意间已从一个婴儿长成了少年。


2001 年设立赢帆奖学金,是个人慈善行为,出发点是扶贫济困,帮助面临辍学压力的贫困孩子能够读得起书。做了7年奖学金之后,在2008年成立了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从个体关注走向了群体关注,从个人行为转变为机构行为。


经过十余年发展,弘慧现已形成筑梦、弘道、致远和慧智四大项目体系,把公共价值和公共服务精神融入到项目设计中,并把“做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作为最终目标。这四个项目分别指向县域教育中的不同人群,即受教育者(学生)、教育者(校长、老师和家长)、教育行政力量(县政府、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及各个学校)和本地的公益力量,最终都回归到本地教育力量的觉醒和成长。



早期探索与长期自我造血机制


1

基本财务状况

弘慧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与机构的资产管理密不可分,其成立至今的基本财务状况如下:



2008—2018 年,弘慧基金会的净资产规模稳步上升;年度公益支出增长速度约30%,2018年接近1300万,而今年预计将达1800万元。相形之下,捐赠收入的水平具有较大波动性,2015年、2017年均比前一年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从2013年起,弘慧长期资产大幅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其资产配置策略发生了转变。


截至2018年末,弘慧基金会资产总额为55,683,810.04元,其中1/4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小,整体收益水平较高。


2

慈善资产的困惑

资金是慈善组织发展的基础,弘慧也曾面临两方面的资产管理困惑:


第一,中短期结余的资金如何进行保值增值?

第二,作为公益机构,每年公益支出都在大幅增长,而筹款具有偶然性的特点,如何保证机构未来的资金有相对稳定的基础呢?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使慈善机构不得不思考,如何进行自我造血?



过去十多年来弘慧资产管理模式的变化非常具有研究意义。过去基本上是发起人和理事自己捐赠自己管理,处于探索阶段,流动资产主要以股票形式进行短期增值(在民政部出台《暂行办法》前已进行规范化和升级),但在弘慧的整体公益体系和落地模式逐渐成熟以后,每年资金支出都会增长30%左右,发起人捐赠难以支撑这个增速,于是开始影响身边一些朋友以个人方式参与进来,但传播能力还是很有限,如何满足未来长期的资金来源?


3

启动长期资产配置机制

2013年弘慧理事会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正式启动长期资产配置(自我造血)机制——结合弘慧的资源和特点,设立了弘慧成长基金,通过长期股权配置来实现造血。


弘慧成长基金早期的配置策略,倾向于调动理事会成员的专业能力和资源,首先根据商业的投资理念去选择企业,在整体的项目标的中,中早期项目居多。


为了进行更好的组合,同时控制风险,所以单个项目投资上限为200万,并且通过文件约束创始人,在十年内保证本金安全,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让创业者承担了部分社会责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弘慧成长基金一直在寻找有情怀的创业者。


4

投资情况

弘慧成长基金到2018年年底,投资总额约为2,880万元,投资的28家企业中有多家已成功上市(中文在线、丝路视觉等)。


从投资回报上来看,2013年到2018年为投入期,基本未产生收益,从2019年开始有直接财务回报和项目退出,部分投资已经启动了循环投资。除上市公司之外,目前已形成一批规模化的稳健型企业,像寓乐湾、趣拿网、神力科技、智慧流等,估值基本上都已超过一亿美金。


5

长期造血带来的惊喜

弘慧基金会最初启动长期造血机制主要基于机构未来长期的资金压力,但实际上这一做法带来了令人惊喜的回报。



首先,培育了一个以创业企业家和创业企业为纽带的社会公益资源生态。弘慧一方面在做公益,陪伴大量孩子、老师和校长成长,另外一方面,其理事会体系当中有一部分力量也在陪伴一些中小企业和企业家成长。这些中小企业家对弘慧具有充分的信任和了解,当他们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将自然而然地融入进体系当中。


弘慧与投资企业结伴同行,使企业家及其员工成为弘慧的捐赠人、志愿者、理事及教育资源的提供方。


得益于弘慧构建的生态体系,企业团体捐赠从13年开始明显有增加,在目前投资的企业当中,超过一半已成为弘慧的捐赠人。2018年度,它们为弘慧带来了345.5万元捐赠现金,占筹资总额23.27%。同时,其中11家企业已成为弘慧的理事单位。


第三届理事会于2018年成立了弘慧企业家顾问委员会,目前由8家已经成熟发展的企业构成。弘慧希望未来逐渐完善这一机制,帮助其他更小的企业家,更小的企业快速成长。在这个层面上来看,帮助更多的创业企业家和中小型企业成长,也为弘慧未来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公益力量。


从机构使命出发的影响力投资


2018年对于弘慧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作为一个机构,弘慧发展了十年,对慈善资产管理进行了五六年的探索。基于对过去实践经验的梳理和思考,以及民政部起草的《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弘慧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做了相应调整。


1

对保值和造血体系的规范和完善

•  证券、股票投资:委托专业投资机构,开设基金专户

•  长期性的流动资产:作为LP,把资金委托给投资机构,连接到更多与弘慧相互融合共同成长的创业型企业



2

弘慧的影响力投资

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短期增值和长期造血机制的基础上,弘慧开始思考、定义自己的影响力投资。


•  影响力投资(百度百科):义利并举、公益与商业相融合的投资,是指那些追求财务回报之外,也意欲对社会或环境产生可量化的积极影响的投资。

•  影响力投资(马蔚华):是一个新的公益概念,介于传统的公益慈善和商业投资之间,同时兼顾财务收益和社会效应。

•  影响力投资(张帆):是指慈善机构将慈善资产投资于与机构使命和宗旨相一致的商业企业,借助于商业力量实现慈善机构的社会目标。


相较百度百科与马蔚华先生对影响力投资的定义,作为弘慧基金会的发起人和管理者,张帆先生从慈善组织的角度给出了更具实操性和针对性的理解,即公益资产借助商业力量去实现机构的宗旨和目标。


影响力投资本身的概念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提出,目前盖茨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以及福特基金会等都有涉足。在美国的财务税务体系下,这部分投资计入公益支出,因此更易理解,整体已形成成熟的运作模式。


2017年之前,弘慧从财务投资的视角出发,投资了一批社会价值型企业,其中多数都与推动乡村教育公平、乡村素质教育有着重要关联,比如灵析、寓乐湾、蓝铅笔、智慧流、博雅小学堂、彩色斑马等。在对企业和企业家的选择过程中,弘慧不自觉地沉淀、形成了自身的标准和价值取向,推动其在2018年对自己的影响力投资做一个定义。


2018年以后,从使命和愿景出发,弘慧的影响力投资将专注于以人为本的教育创新,以提升人的综合素养、 推动教育体系变革和教育均衡的商业企业。弘慧今年已投的两个项目(上海叁有和广州乐芒)和机构的发展目标完全吻合,前者发展方向为项目式学习,后者主要进行少儿益智教具开发,这对中国未来的素质教育体系是很重要的力量。


结语


弘慧基金会十多年来的成长路径伴随着资产管理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其实践分享为同类型组织的财务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金会投资管理效率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实践中,每一家基金会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有些资金周转和利用效率较高,有些则拥有较强的投资研究实力。基金会若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择适合机构的资产配置策略,优化投资管理工作的综合成效,未来无疑将收获令人满意的成果。



弘慧教育基金会创始人和理事长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