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区得分最高的 B 型企业:食艺餐饮 6 成员工为弱势,端上最暖心的美食

2019-08-03

被评选“亚洲 30 岁以下最具潜力杰出人士”的郑惠如跟丈夫合开食艺餐饮,6 成员工来自弱势青少年、受暴妇女或更生人。每年提拨 3 成净利回馈社会,端上最温暖的美食给客人。

文:吴昭怡

早上 10 点,食艺锅板桥文化店。

铁卷门升起,乍看是间与一般火锅店无异的空间,实则不然。店内装潢全面使用环保无毒的绿建材,还设有无障碍厕所;食材部分,大量与台湾各地小农合作,在官网、菜单公开食材来源,消费者吃下口的是原肉或塑型肉,一一清楚告知。

今年 38 岁、身形壮硕,铭宇兴业董事长杨博宇快人快语地说,“一直以来,我们就想挑战很多餐饮业的既定认知,包括,雇用‘没那么漂亮的员工’。”一个月前,这里本来是台湾某大连锁品牌的分店,一样卖火锅。

杨博宇本行做建筑设计,跨足餐饮是人生意外中的意外。

2008 年,他标下碧潭风景区商店街的经营权,那时,新店家扶正好有群想找工作却屡屡碰壁的青少年,他租下店面,发挥设计专业,不到 20 天就开出一间拉面店,让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有机会打工赚钱。没想到,这单纯助人的心思,让一家店,长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餐饮集团。

2014 年,杨博宇和一样学建筑的弟弟、做过社工的弟妹,以及太太郑惠如共同成立“食艺餐饮”,两年后,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家取得“国际B Corp—B型企业认证”的连锁餐饮业者,创下亚太地区得分最高记录,尤其在社区面向,包括扶植社区、创造就业机会和地方参与等部分表现突出,拿下 108 分,是该项平约成绩的 6 倍之多。今年 3 月,郑惠如更入选美国《富比士》“亚洲 30 岁以下最具潜力 30 名杰出人士”(30 Under 30 Asia)。

食艺餐饮目前有 300 位员工,6 成来自家庭或经济弱势的青少年、单亲、受暴妇女或更生人等。每年提拨 3 成净利回馈社会,创业至今 10 年,累计捐出 10 万多份待用餐点。这群餐饮门外汉究竟是怎么办到的?


(食艺餐艺旗下的火锅店“食艺锅”落脚于板桥。来源:食艺锅粉丝专页


系统架构优势,靠科技与人性管理

正因非专业,才让这群门外汉看见许多创新空间。“我用建筑的理论做餐饮,”杨博宇直言,在他眼里,盖一座房子和煮一碗面一样,都由一个又一个动作堆砌起来,只要愈能优化系统架构,就愈有竞争力,居中最关键的就是科技。

10 点半,火锅店里愈来愈热闹了。员工鱼贯走入,他们不用打卡机,也不用门禁卡哔哔感应,每个人拿出手机,对着柜台 POS 机的 QR CODE 一扫,精确记录上班时间,且即刻回传内部管理系统,后续也无续多余人力处理。

访谈途中,这对夫妻的手机没停过,一直有人邀约演讲或参访。没多久前,杨博宇本来还有祕书安排行程,现在全交给谷歌大神。郑惠如秀出她的手机萤幕,公司核心管理系统,全都在这方寸间得以掌握,一点开 app,马上就能了解员工当月出缺勤、发薪、排班和受训等状况。

郑惠如研究所主攻社教,她回忆刚创业,教员工做餐都靠文字传达,但普遍效果不佳,灵机一动改成拍影片,大大提升员工的理解和吸收能力,这些受训内容主要架在经济部的“中小企业网路大学校”,员工想学习新知,还有许多主题任选。“透过线上学习,一点一滴地让员工提升能力,改变命运,”她语重心长地说。

食艺餐饮以理性的科技为核心,感性的人才管理为半径,构筑了能获利又能助人的圆。

8 年前,在公司里被称为“大哥”的杨博宇,与员工一起制订“家族规约”,洋洋洒洒 35 条,远远超过劳基法所规定的要求和互动关系,例如:“各店可订定自治公约,于不违反公司规则下经总公司同意实施”、“叫大哥老板要罚一千元给店内自治基金”、“同仁有工作/经济/学业/家庭上的困难主管要主动了解,回报总公司启动幸福基金。”

“我怕他们太超过了,最后只好加上‘大哥永远是对的’,然后放在第一条,”杨博宇打趣说。

持续助人,改变世界的初衷

在照顾员工上,食艺内部还有许多细致思考。

比方,火锅店只营业到晚上 8:30,好让单亲妈妈也能兼顾家庭、台风假上班有两倍薪水,没有交通工具的同仁先报备总公司许可后,可搭计程车来并报帐、只要在后台看到员工连续出缺席异常,就会启动三方机制,通报企业端和基金会的社工,以及员工家人,判断是否生活异常。

或许是因为曾走过人生谷底,杨博宇份外懂得弱势员工们的需要和期待。

大二那年,父亲投资失利,让他的人生一下子从云端掉到谷底。当多数同学还在按部就班地学习,兄弟俩已经越级与现实打怪,疯狂竞图比赛是为赢得奖金还债,每到晚上,宿舍客厅就成了最热闹的接案开会空间。

某种程度,食艺餐饮的初衷与作为,像根刺,测探着包藏在主流消费市场里的价值矛盾。杨博宇若有所思地说,“这是个强调说故事的年代,进餐厅人们喜欢听这块肉是从哪里来的,却很少人想听员工的真实故事⋯⋯。”

从建筑到餐饮,他们想帮助人、想为世界做出些许改变的心思,从未变过。夫妻俩还在忙着开发“公益膳食”app,以地图呈现,让有需要人们,即时得知在一公里的步行范围里,哪里可以取得免费即期品,同时解决食物浪费议题。

2017 年,他们分别在美国东西方中心女性领导力培训及 WCIT 世界资讯科技大会上发表这个提案,马上就有美国 500 大企业要拿钱投资,他俩拒绝了,希望能回台湾开发完成。食艺餐饮的例子再再验证一句古谚:施比受更有福。

全文转载自 CSR@天下,原文标题:【CSR案例】6成员工是弱势 这餐厅靠两招成为亚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