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需要的人敞开大门——“慈善餐厅”蔚为风潮,兼顾美味与公益

2019-08-03

NOM Magazine/文:Catherine Xin Xin Yu

社会责任和永续经营,向来是餐饮业的热议话题。近期,慈善餐厅在瑞士和美国纷纷涌现,它们可圈可点的营运方式,说明“做好事”和“做好生意”其实可以同时兼顾。

据精致餐饮杂志 Fine Dining Lover 介绍,瑞士日内瓦一家新餐厅每周只营业 4 天,第五天则为露宿者和其他贫困者免费提供同样的品尝菜单 (tasting menu),因此命名为 Le Cinquième Jour,意为“第五天”。

餐厅创办人兼主厨 Walter el Nagar 从名厨 Massimo Bottura 的剩食餐厅 Refettorio 中获得启发,曾兴致冲冲地开办类似的慈善食堂 (soup kitchen),后来才意识到维持这种食堂需要人脉和海量资金。重新思量后,他想出了 Le Cinquième Jour 的经营方法。

从周二到周五,Le Cinquième Jour 是一家小小的“主厨吧台餐厅”(chef’s counter),仅提供品尝菜单,采用在地当季食材打造菜品。顾客直接坐在吧台用餐,一次只能容纳十二人。

为了控制餐厅开支,顾客还必须预先订座付款。不过,吸引客源并不难,实惠的午餐引来学生和专业人士,定价稍高的晚餐则对准高薪外国人和生活讲究的当地人。而到了周六,经由红十字会牵线搭桥,露宿者、老人、难民和儿童等无法支付高昂餐费的人,也有机会前来享受美食,食物成本来自平日的顾客消费,慈善机构 Serve the City 的义工则会充当餐厅职员。


(每到周六,Le Cinquième Jour 的大门为弱势族群敞开。来源:Le Cinquième Jour 粉丝团


目前顾客反应非常踊跃。除了消费支持,有些客人还会捐出私藏好酒,或询问能不能加入义工队列。露宿者群体也雀跃不已,“看看那些周六客人脸上的神情,他们用真正的酒杯喝酒,一边猜测蓝干酪 (blue cheese) 搭配黑蒜会是什么滋味,彷佛可以暂时跳脱他们的生活。”

作为回馈,餐厅和厨师可以得到什么呢?首先是减少浪费。Walter el Nagar 建议“不要因为食物卖不完或者周末休业,就把完好的食材浪费掉。你可以将餐厅开放给有需要的人,把食物赠送给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Walter el Nagar 收获了一种有效的经营方式,“采用预定制度、仅提供品尝菜单、运用小团队、利用剩余食材帮助有需要的人,结合这一系列做法,每周都能将资源发挥到极致。我们从开业起就做到永续经营,这在业内还蛮罕见。”而对厨师本人来说,最大的惊喜是聆听各色食客的反映,譬如“对比银行家和厄利垂亚 (Eritrea) 小男孩的看法,能让人获益良多。”


(Le Cinquième Jour 主厨 Walter el Nagar。来源:Walter MadChef El Nagar


无独有偶,据美国商业媒体《彭博》介绍,美国近期也涌现出不少慈善餐厅。一部分以免费培训社会弱势者为主,譬如纽约 Emma’s Torch 的厨房团队由移民、难民和人口贩卖幸存者组成,餐厅为他们提供料理课程、英文课和面试指导。

Hot Bread Kitchen 面包房、Dog Tag Bakery 烘焙屋和 With Love 餐厅孵化器也以各自方式,分别为低收入女性、退役军人和移民主厨提供培训、就业帮助和创业资源。


(纽约 Emma’s Torch 的厨房团队由移民、难民和人口贩卖幸存者组成。来源:Emma's Torch 粉丝团


另一部分餐厅则透过捐赠打击贫困,譬如西雅图的 Conscious Eatery 有“卖一捐一”的做法、费城的 Rooster Soup Co. 会捐出全部营收、纽约餐饮集团 Major Food Group 的“Major Good 12 人私人订制用餐体验”一餐总共要价 2 万 5 千美元(约 77 万新台币),餐费也会百分百捐给慈善机构。

虽然这些餐厅多数是非营利机构(或非营利项目),但他们的做法并非毫无借鉴意义。《彭博》指出,符合伦理的经营方式其实可以带来实际效益。目前 78% 的美国人希望餐饮企业“身体力行支持社会公义”,在食物精美、服务专业的前提下,慈善餐厅往往人气火红。此外,随着劳工需求上涨,为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敞开厨房大门,也对餐饮业颇有裨益。

全文转载自 NOM Magazine,原文标题:人道、环保、永续:“慈善餐厅”将成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