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就自拍吧?!摄影女孩推广“影像自愈”,教你用自拍抒发压力
心情不好就自拍吧?!摄影女孩推广“影像自愈”,教你用自拍抒发压力
生命力新闻/记者林雨晨
“我希望大众能改观,自拍其实是很有内涵及深度的,你可以从中看见自己的状态与情绪,梳理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人们听闻自拍,通常会与自恋做联想,认为爱自拍的人对自己的长相十分有自信。周奕伶因为看见了自拍不同的面向,发掘出它的疗愈价值,进而开设了“影像自愈工作坊”。
缘起 透过摄影的探索及舒压
来自香港的“JC”,周奕伶,毕业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摄影系,17 岁开始接触摄影,拥有 20 年自拍经验。她表示这么多年来,只要心情不好,就会自然而然地拿出相机陪伴,记录当下的情绪,事后透过作品观察自己,与自己对话,厘清当下到底缺乏什么,为什么心情不好等等,从而梳理自己的情绪。
(周奕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来源: 林雨晨)
除了单纯拍自己外,周奕伶也会加入一些造型以及道具,把整个过程变得像创作,所以照片出来后除了可以厘清自己情绪外也能得到一张很好的作品,对她来说是可以得到舒压及满足的。周奕伶前几年因为经历婚姻的结束,低潮了好一阵子,也是透过自拍影像宣泄所有压力及负面情绪。
影像是一种非语言的语言
周奕伶表示现在很多人患忧郁症的原因,是因为日常累积太多压力却又无处宣泄。或许是不知道怎么抒发、找不到人诉说;或许是碍于身份,得展现出坚强的榜样、隐藏自己脆弱的一面;又或许是身为母亲,会认为再难过都要坚强面对孩子等等,总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我自己也是个母亲,明白若我们不先照顾好自己,是没有办法照顾别人的。”
现代人压力大,舒压的方式虽然有很多种,但周奕伶认为利用大家都有的手机,就是最简单的疗愈工具。透过自拍的影像,得以凝视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沉淀,梳理情绪,“影像是非语言的一种语言,本身是很有力量的”周奕伶坚定的说。
(JC周奕伶分享自己藉由自拍获得舒压的过程。来源: 林雨晨)
提升自信 不被社会审美观所框架
周奕伶表示“影像疗愈工作坊”的出现,最初是有朋友在网路看见她的自拍觉得非常自然好看,不像一般的自拍照,因而请教她诀窍。在学习自拍的过程中,周奕伶的朋友们提升了自信,个个都非常开心,让她发现这就是自己一直以来藉着拍照传达的意念,“我希望女性可以提升自信,相信自己,不要被社会的审美观给规范住了。”
因为那次的经验,周奕伶开始思考是不是能利用多年来的自拍经历,透过开设课程,帮助更多人瞭解自己。“不是靠外在打扮,而是用心发现自己的内在美、提升自信,再透过影像表达出来。”自 2016 年起,从两位学员开始,周奕伶在少数声音支持下开启了自拍艺术课程的发展。
身体与镜头之_间
周奕伶不只自己开课,也常受邀去演讲或是参加一些活动工作坊,每次都会有不同的主题。例如一项由“不完美原创工作室”所主办的工作坊:“身体与镜头之_间”,就邀请她与现代舞舞者老师郭乃妤,藉由在摄影与舞蹈两种不同领域的专业,让学员们透过不一样的途径去认识自己。
“不完美原创工作室”是一个关心社会的团队,希望能透过设计创造连结,解决社会议题。 而这场活动中,周奕伶先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及自拍经验,带领大家去体会欣赏照片中的意念与氛围,进而学习传达一张照片最重要的是能记录情感、传达想法,而不是追求看起来漂亮就好。
接着,在郭乃妤的肢体舞蹈课后,周奕伶带着大家拿出手机开始探索自己不同样貌,引导大家一边创作一边与自己对话,放松伸展,透过镜头好好凝视自己每一个角落,把想传达的感觉用任何方式拍出来,“不一定要追求拍起来好看角度,重要的是传达情绪。”
(学员们四散在教室,专心创作自拍。来源: 林雨晨)
疗愈的艺术自拍
参与过多次影像自愈工作坊的学生邱喻宴分享,参与工作坊的原因是因为看过周奕伶拍的婚纱照,觉得她的照片很有自己的风格,很独特。在知道周奕伶有针对女性开设影像疗愈工作坊就想去试试,接触后发现自己最大的改变是从以前只是想呈现漂亮这件事,到后来会去注意表达情感。工作坊让邱喻宴开始认真观察自己,思考怎么样可以呈现更真实的状态。
另一位学生邱竫惠则说,她是跟着姊姊邱喻宴一起接触影像自愈的,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从来没有发现过的面向,透过课程才发现自己以前拍的东西很表面。不仅别人看了会觉得很表面,自己也会看一次两次就不会再看。但是在上过工作坊后变得更能欣赏接纳自己独特的美、更能观察纪录自己的情绪,愿意欣赏以前的作品。在大量的照片累积下会发现自己是有在改变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有影响力的。
采访侧记
对于自拍可以疗愈这件事,我一开始也是抱持着怀疑态度,因为对我来说是很难连接在一起的两个东西。但是,在接触了JC老师后,我慢慢理解了所谓“照片是用来传达情绪,可以在照片中看见自己更多面向”的意思。或许当不再只追求照片好看,就可以更静心地为了了解自己而拍照,也能创造出更多有生命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