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掀起蔺草的文艺复兴:蔺子串起在地产业,连结 3 代人一同编织传统工艺新未来

2019-08-01

社企流/简育柔

苑里特有的冲积扇地形,造就蔺草产业的“兴”。过去,苑里妇女们编织蔺草,撑起当地经济、孕育人才。在早期社会重男轻女的文化中,苑里妇女反而因为从事蔺草产业,地位备受重视。日治时期,蔺编产品大量外销日本,成为红极一时的“台湾奇迹”。

工业化时代来临,蔺草产业转兴为“衰”。机器取代手工、塑胶取代蔺草,苑里妇女们不得不放下手中的蔺草,进入工厂讨生活。至今,都市化更让苑里人纷纷出走,不只影响蔺草产业,整个苑里都逐渐凋零,严重面临人口老化与外流的双重窘境。直到“蔺子”品牌的诞生,才为苑里掀起“蔺草文艺复兴”的风潮。

青年扎根苑里,促成蔺子诞生

蔺子创办人廖怡雅,学生时期因为参与水保局大专生洄游计划以及国科会前瞻计划,因缘际会来到苑里,认识蔺草文化与工艺师婆婆们。这样的缘分,并没有因为计划结束而消逝。“同学们毕业后大多投入科技产品的设计,我却比较喜欢手作的温度。”带着对于手作的执着,怡雅最终扎根苑里,创办在地的蔺编品牌——蔺子。

自 2016 年创立至今,蔺子致力于蔺草文化的发扬与传承。以天然蔺草为原料,由年轻设计师与资深蔺编婆婆合作,交织出时尚与实用兼具的文创商品。团队成员从行政后勤到蔺编工艺师,横跨 3 个世代,年龄涵盖 25 岁到 90 岁。


(蔺子团队成员横跨 3 代,年龄涵盖 25 岁到 90 岁。来源:廖怡雅)


前台湾蔺草学会理事长叶文辉,在怡雅甫接触蔺草产业时便倾囊相授,以培养接班人之势,将所有蔺草知识通通传承给怡雅。怡雅打趣地分享,到各政府机关简报苑里蔺草产业近况时,叶文辉常常突然“喉咙不舒服”,顺势把怡雅推上台,让她有很多实际演练的机会。

“叶老师不是真的不舒服,是希望我能赶快独当一面。创业所需的能力,几乎都是当时训练出来的,叶老师确实是启蒙我创办蔺子的人。”不只是传授蔺草文化知识,叶文辉更像是怡雅的人生导师,以及创业的领路人。

另一个催生蔺子的原因,是怡雅希望翻转大众对蔺编工艺师的刻板印象。她表示,苑里的工艺师婆婆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认同”。有一次,怡雅在当地活动中心参与工艺师婆婆们的编蔺工事,游览车载来参观的旅客,大多对婆婆们投以同情或轻蔑的眼神,觉得蔺编产业又老又穷,没有多了解蔺编技艺与产品价值,便转身离去。怡雅看在眼里非常难过,也因此更加坚定留下来复兴蔺草产业的决心。

“叶老师说,这就是他要改变的事情。他认为这些婆婆从小到大,从事蔺编工作、为家里付出,拉拔许多孩子长大,却从来没有人认同他们的价值。他透过学会来发扬蔺草文化,就是希望有人为这些婆婆们鼓掌。每次听到老师讲这段话,我都会很想哭。”

在怡雅毕业前夕,接到叶文辉通知,表示蔺草学会有职缺,问她是否愿意回来,怡雅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根本没有职缺,而是叶文辉希望有年轻人投入蔺草产业,便自掏腰包聘请怡雅,为了不让她为难,才刻意编造了这个善意的谎言。

“他说不管怎样一定要留住年轻人,年轻人的投入,才能帮蔺草创造更多新价值。过去,我常跟老师讨论蔺草产业的未来计划。现在的蔺子,跟我之后要做的事情,都是把先前的讨论具象化的过程。虽然老师去世了,但我还在,我会继续做。”谈蔺草产业,怡雅的语气坚定不移。


(蔺子创办人廖怡雅。来源:廖怡雅)


敌视到合作,蔺子与传统帽席行共创双赢

“蔺子刚开始营运时,当地人常跟我们说‘你们很敢!来天下路帽席街开店,不就摆明要抢老字号的生意吗?’可是,我们完全没有这个意思。做一件我们想做的事情,怎么变得这么复杂?”

2016 年,蔺子初来乍到苑里,造成传统帽席行极大的危机感,一来因为蔺子为了保障工艺师的稳定收入,以高于当地其他帽席行的价格收购工艺师的产品,造成传统帽席行工艺师起了跳槽之心;二来,则是传统帽席行老板们对于蔺子的创立初衷不够瞭解,因此便产生防卫心态与相对剥夺感,深怕蔺子抢了自家生意。

对此,怡雅与夥伴们用沟通与理解,化解误会与冲突。怡雅主动向其他帽席行解释蔺子的创立初衷,是为了带动苑里整体的蔺草产业并鼓励青年洄游,并非要来寡占市场,经过不断解释才终于舒缓蔺子与帽席行之间的紧张感;另一方面,怡雅也积极瞭解其他帽席行老板们的困境与需求,进一步寻求彼此共好的方式。

传统帽席行的劣势在于行销与接单数不足;优势则是在于独门技术与悠久的产业经验。因此,怡雅向帽席行老板们提案合作,由蔺子张罗大笔订单,分流给帽席行;帽席行则提供拼接、车缝等技术支援,并担任顾问角色,提供蔺子关于顾客经营、售后服务等建议。

怡雅表示:“其实彼此合作是相辅相成的,跟传统帽席行合作,补足了蔺子不足的技术,我们也能够一起承接更大笔的订单,共同创造更大的市场。”在蔺子团队的努力之下,终于达到与传统帽席行之间的双赢。

蔺编产业复兴的两大挑战:蔺草供给与技艺传承

挺过两年阵痛期,蔺子销售量趋于稳定。不过,接踵而来的挑战有二:稳定蔺草供给与培育接班工艺师。

在蔺草的供给方面,由于苑里人口老化与外流,导致蔺草田凋零,愿意继承蔺草田的人也变少。为了解决蔺草短缺问题,团队在 2018 年租了一块农地,进行蔺草培育与研究,希望达到防虫害,同时提升蔺草品质,未来也盼将技术复制给更多想投入蔺草培育的人。

怡雅分享,团队在培育蔺草的过程中,遇见了一位 24 岁的年轻人,他表示过去曾经想过回来继承阿公的田,希望阿公多年的付出与田地价值都能延续下去。但是,年轻人却被阿公狠狠阻止:“年轻人做这个没用啦!种这个太辛苦了又没钱赚。”虽然嘴巴不饶人,阿公其实还是希望自己努力多年的田地能延续生命。

踌躇之际,年轻人遇见了蔺子团队,知道有一群人也在为了蔺草而努力着,了解团队的蔺草田培育计划后,年轻人更坚定回乡的动力。今年,在年轻人的坚持之下,他终于在阿公自家农田中,种下第一批蔺草。这批蔺草,也象徵着年轻人回到苑里的第一哩路。


(蔺草需要依赖纯手工收割,保持高品质。来源:廖怡雅)


此外,工艺师的培育,更是一大挑战。目前的蔺编工艺师,大多是二度就业的中生代妇女,或是早期离开蔺草产业,因为蔺子又再度复出、年事较高的工艺师婆婆们,若无新生代投入蔺编工艺,蔺编技术很可能面临失传的窘境。

其实在蔺子创立初期,怡雅便有酝酿传承计划,却一直苦无合适人选接手进行。愁苦之际,恰巧遇见了一位对于蔺编工艺有满满学习热忱的年轻人瑀薰,两人就像伯乐与千里马的相遇,瑀薰接下传承计划的重任,于蔺草团队中负责记录蔺编工法与教材设计。

“很高兴我们让年轻人愿意回来,一起重建并且复兴蔺草产业。缘分真的很神奇,当你努力在做一件事情时,很多贵人就会出现,这些年轻人也都是我们的贵人。”

起初,瑀薰刚开始向婆婆们讨教时,婆婆们都很纳闷:“年轻人为什么想学这个?学这个不对潮流,没用了啦!”说归说,但婆婆们仍然耐心地把蔺编技巧教授给瑀薰。

自古以来,蔺编技艺属于默会知识,蔺编师徒之间以“边看边学”为学习要领,要转换成文字或影像教材,有一定难度。而瑀薰成为边看边学的徒弟,并将学习轨迹转译成易懂的教材,提升传承效率。


(资深蔺编工艺师月娥阿嬷。来源:廖怡雅)


瑀薰表示,光是入门的基础技法,就已经颇难理解,好比基本的“马齿花编法”就让她学了 3 周才学会。为了理解技法,瑀薰使出浑身解数,像是看婆婆示范长达一小时、录影后慢动作回放反覆练习、以文字纪录下来等方法,才终于学成。在瑀薰与团队的努力之下,蔺子目前已有教学团队雏形,像是种子讲师、培训人员,未来将培养更多新生代工艺师。


(蔺子 DIY 教学工作坊。来源:廖怡雅)


蔺子盼成为明灯,照亮青年前往农村的路

目前蔺子以商品销售为主,但怡雅的期待不止于此。她表示,团队夥伴们一路走来累积的经验与能量,得以让蔺子逐渐升华成顾问单位或是交流平台。未来,若有青年想前往苑里、投入蔺编产业,便可向蔺子取经,成为“小蔺子”,小蔺子再接着培育更多小小蔺子,逐渐串联起蔺草产业链。

除了传统原汁原味的蔺编商品,蔺子未来计划推出更多复合材质商品,像是结合布料、木头与环保素食皮革等等,让不同的媒材互相激荡出新的时尚感。“我们到日本、香港参加市集的时候,意外发现当地人对蔺子充满好奇,不只蔺草质料的关注度很高、商品也很受欢迎。我们未来会试着让蔺子慢慢成为足以代表台湾名扬国际的品牌。”


(蔺子最新混材商品“撞色侧背包”。来源:廖怡雅)


至于对许多想回到农村但毫无头绪的青年们,怡雅表示:“我觉得回乡这件事情,很多人都把它想得很难。很多人会想要回到家乡,却不知该从什么产业切入才好,或者觉得没有准备好、没有足够勇气去做这件事情。”

“青年们,首先,你必须回到家乡的土地,好好接地气,看看这个地方到底需要什么。另外,当你发现‘回乡’,对你来说是很有热情的一件事情,就可以去试试看,尤其是刚毕业,最有本钱失败的时候,仔细想一想,其实也没什么好失去的,对吧?”

怡雅期待蔺子成为蔺草产业界的太阳,让更多青年向着光游向苑里。“我希望蔺子未来可以成为苑里的一个典范,而不只是做蔺子自己。我希望我们能够把累积创造的价值跟利益,带给整个乡镇的人,把整个蔺草产业链串联起来。”

核稿编辑:李沂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