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治在人才
平语近人-文旅宣推官
青少年系列课程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2018年5月2号,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和师生座谈的时候,他讲的一段话)
(天下之治在人才-宣讲板)
出自《资治通鉴·周纪》。大家都知道,《资治通鉴》是北宋大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这两句话表面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德行、品德是才华的统帅,而才华和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因素。
春秋的时候有一位大夫叫智宣子,他想为自己寻找选择一位继承人,继承智氏的家族,选谁呢?他选了一个人叫智瑶,他认为这个人很优秀。但是他同族里边,有一个叫智果的人,坚决反对。为什么反对呢?智果有理由,他说这个人确实才华很出众,有五大优点:第一是什么呢?高大威猛、长得很帅、很英俊;第二,才艺双全;第三,精于骑射,骑马打仗、射箭很厉害;第四是什么呢?这个人勇于决断;再还有一条是能说会道。这五大优点,大家一听就知道,那作为一个优秀的男士就全了,怎么不能当继承人呢?智果说坚决不行,这个人虽然有五大优点,但他有一个最大的缺点,这个缺点一出来,那五大优点都崩塌了,什么缺点?这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道德上有瑕疵。那智果就警告智宣子,你要让他做了你的继承人,继承了智氏家族的事业,会有灭顶之灾。
果不其然,这个人贪婪而无仁,贪婪却没有仁爱之心。所以后来他虽然掌管了智氏家族,但是却使得后来的智氏家族遭到了灭族这样的结果。
所以司马光在《周纪》里边,谈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引出了这段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边怎么评价这件事情?说智瑶他为什么遭遇了灭顶之灾呢?就是因为他的才华胜过了他的道德,换句话说,他这道德没有能够统率他的才能,所以导致他出现了问题。那么实际上,司马光就警告世人,一般的人不大分得清什么是才能,什么是道德品质,把这两者混为一谈,总而言之,认为这个人很贤能,认为这个人非常有能力。司马光说,这不是一回事,有道德是有道德,有才华是有才华,才华是道德的辅助,而道德是才华的统领。刚才这两句话,是从这儿引出来的。
司马光由此出发,又发了一通议论,非常重要。他说,如果才德俱全者为圣人,又有才华又有德行,这叫圣人;才德都没有,那当然叫蠢人了;如果有德而无才,这还能叫个君子;如果有才而无德,这叫什么呢?这叫小人。大家现在清楚了吧,对于司马光来讲,才华固然很重要,德行更加重要,要做到德才兼备,同时以德为先。
司马光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他本人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宋哲宗元祐时期,他做宰相,提拔了一个人才,叫刘安世,在秘书省工作。他为什么提拔刘安世呢?刘安世到任之后,他找刘安世谈话,把刘安世叫来说,你知道为什么我要提拔你吗?刘安世说,我哪儿知道,我很本分,从来也不走门路的。司马光说,我就看中了你不走门路,当初我被朝廷罢免了官职,闲居的时候,你隔三差五地来找我,跟我探讨问题,我当了宰相之后,你连封信都没给我写过,更不用说来看我了。我就冲着这一点知道,你是一个有德行的人,是一个道德端正的人,再加上你的的确确也很有才华。所以我们说,司马光不仅在他的《资治通鉴》里边,对于德才的关系,做了非常清晰的表述,结合这个历史故事给我们上了一课,同时他也以自己身体力行,为后人做出了表率。
第一部分:什么是人才,即人才的标准问题,选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用总书记的用典是“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然后进一步阐释总结,爱国爱民、理想信念、实干肯干、改革创新、责任担当,这五条选拔人才的标准。
第二部分:怎么培养人才,提出了怎么培养人才的问题。选用总书记的用典是“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然后进一步阐释总结,成才离不开读书学习、成才离不开锻炼、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氛围。
第三部分:如何使用人才,提出了怎么使用人才的问题,即人才的任用问题。选用总书记的用典是“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然后进一步阐释总结,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拘一格三个任用人才的要素。
资料来源:CCTV,共产党员网
青少年和人才
一、青少年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
1)青少年是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智力、能力和潜力都处于发展阶段。通过良好的教育和培养,青少年能够逐步发展成为具备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2)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全面、科学、系统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青少年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1)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青少年时期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和社会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尝试,通过参加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时期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校和社会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和进步。
3)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衡量一个人才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青少年时期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学校和社会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身心健康等方面,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青少年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和课程,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2)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家长还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青少年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应该共同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同时,社会还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贡献的人才。
青少年与人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青少年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和来源,他们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应该注重青少年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全面、科学、系统的教育和培养,帮助他们成为具备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